找到相关内容1225篇,用时1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广钦老和尚禅修谱

    ,无非是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。……”这种深入念佛三昧之境,延续三个月之久,未曾间断。  他的情境,亦如“阿弥陀经”所描写的西方极乐世界完全一样。  有了这次三昧经验,他的生命中已获得了印证,于是在转尘老...中是修“临济禅”的,兼修“念佛”;不过自从中国宋代大慧宗杲以后,禅净趋向合流,中国所有的寺院里,凡非纯净土宗派,多半变为“念佛禅”了,就是所谓“禅净双修”。而他的念佛基础,是先于参疑情的。  [民国...

    陈慧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70654087.html
  • 佛教对于人类的永恒价值 ——佛教(佛经)价值内涵之探讨

    恚怒。”《菩萨念佛三昧经》云:“慈眼观众生,如母念一子,于仇不追恶,更生怜愍心。”《优婆塞戒经》云:“不念自利,常念利他,身口意业所作诸善,终不自为,恒为他人。”   任何宗教修行,都是以道德修养为...戒律严禁修行者随便显露神通。《增一阿含经》云:“戒律之法者世俗常数,三昧成就者亦是世俗常数,神足飞行者亦是世俗常数,智慧成就者此是第一义。”《长阿含经》云:“为畏不信者谤为咒术故,佛敕比丘不得神变,当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22454379.html
  • 魏晋南北朝时期印度观音经典向中国的传播(中)

    ,文殊菩萨正在觉城弘法。善财与五百童子来到文殊说法处,请教如何修学菩萨道。后受文殊菩萨的教导与启发,南下参学,先至可乐国参访功德云比丘,受念佛三昧门。随后继续遍游南方诸国,历访各处的善知识,先后参访过...:“正念菩萨诸忆念力,承佛威神佛本愿力,以三昧正受于念念中,间无空缺。常念栴檀宝塔,无量诸佛,悲泣雨泪,寻路而行。次第分别一切诸佛及诸佛法,于一心中,庄严诸佛神通念定慧力,为欲长养菩提善根,思惟正念...

    李利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52854545.html
  • 六朝僧侣诗研究

    401。  姚秦,佛陀耶舍译:《虚空藏菩萨经》,《大正藏》,第13卷,No 405。  刘宋.昙摩蜜多译:《虚空藏菩萨神咒经》,《大正藏》,第13卷,No 407。  刘宋.功德直译:《菩萨念佛三昧经》,《大正藏》,第13卷414号。  后汉,支娄迦谶译:《般舟三昧经》,《大正藏》,第13卷,No 418。  西晋.竺法护译:《贤劫经》,《大正藏》,第14卷,No 425。  姚秦.鸠摩罗什译:...

    罗文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53954553.html
  • 禅定瑜伽论

    繁兴大用之大动力和大自在事业,是有无不二,动静不二之境界。佛教大小乘所共之师子奋迅三昧之逆顺出入次第八定,亦与印度教大不相同;其它如念佛三昧,月灯三昧,和海印三昧等亦皆与印度教之三摩地全不一样;此盖因二...菩萨之直接指示,使人鼓舞雀跃,欣悦安慰,增长许多勇气及毅力。  (四)修习禅定可以直见自心本具之佛性,如实的现量证入大法界之同体真理,得大休息、大慧眼,和大自在。  铃木大拙据月灯三昧经说禅定之十种利益...

    张澄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12054937.html
  • 从《童蒙止观》看天台止观修习法要

    。次弃盖,内障不起。又善调五事,使身心适当,若能再调整修习止观的正确心态,则所作所修一切行门决能成就。否则没有良好的修定心态,亦恐难达其目的,所有一切禅观及念佛三昧亦无由现前。入定应有的心态主要有五种...伪耶?修之是否能令离苦耶?由此障碍禅定善法的修习。  二、修习止观时身心息的调和  (一)身的调和  修心止观最重要的是调和身、息、心事。若能善巧调和,易入禅定,则三昧易生。若身心没调好,修禅定是浪费...

    悟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20554983.html
  • 永明延寿大师至圆至顿的最高成佛论——殊胜超绝的最高成佛法门

    恶世称佛一声,其福过彼。大品经云:若人散心念佛,乃至毕苦,其福不尽。…《业报三昧经》云:高声念佛诵经,有十种功德:一能排睡眠,二天魔惊怖,三声遍十方,四三途息苦,五外声不入,六令心不散,七勇猛精进,八诸佛欢喜,九三昧现前,十生于净土。……行念佛三昧者,一切烦恼、一切诸障,皆悉断灭。《大集经》云:或一日夜或七日夜,不作余业,志心念佛,小念见小,大念见大。又《般若经》云:…能以一佛念念相续,即是念中能...

    净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30455055.html
  • 清乾隆时期江南士大夫的佛教信仰

    彭氏润族田(即日后的彭氏义庄【注八】)等的社会福利事业,造福乡梓。他一生的著作则有: 无量寿经起信论三卷 观无量寿佛经约论一卷 阿弥陀经约论一卷 华严念佛三昧论一卷 一乘决疑论...』(京都大学文学部所藏本)「陈东浦同 年书序」。注五八:河田悌一前揭文、八六页。 乾隆四十九年(一七八四)王文治为彭际清的『华严 念佛三昧论』作序。 与彭际清往来的书信,见『一行居集』卷四。注...

    黄依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42155143.html
  • 响堂山石窟北朝刻经杂谈

    东晋的慧远大师,于庐山结社依《般舟三昧经》勤修念佛三昧,开中国净土宗结社念佛之风气。唐代善导大师(人称光明和尚),承昙鸾的称名念佛,续道綽凡圣同往的净土思想,极力强调佛陀绝对救度的本愿力,是末法众生最...三昧经》、西晋竺法护译的《当来变经》及所译《弥勒下生经》中均有末法的内容。 姚秦鸠摩罗什译的《妙法莲华经》、《大智度论》,刘宋求那跋陀罗译《杂阿含经》及《法灭尽经》等经籍中也提及正法、像法的思想。此外...

    赵立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55955248.html
  • 诗话.话禅:解读《清诗话》中的诗禅交涉

    语录公案与诗学”及“禅学宗派与诗学宗派”,并以司空图、严羽之“以禅论诗”为开展,论其影响、要义与批评;[23]孙昌武先生则追溯其源,认为:“虽然在慧远《念佛三昧诗集序》等六朝人作品中已谈及诗与禅的关系,...,如羚羊挂角,无迹可求。”皆以禅理喻诗。内典所云不即不离,不黏不脱;曹洞宗所云参活句是也。熟看拙选《唐贤三昧集》,自知之矣。(页150)  譬之释氏,王是佛语,孟是菩萨语。(页151)  摩诘诗如...

    廖恒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61255520.html